來源:溫州新聞網(wǎng)
張洪杰(右一)陪同來訪嘉賓參觀企業(yè)車間 圖片來源貝普醫(yī)療網(wǎng)站
溫州網(wǎng)訊 一根針管,潛心鉆研30年。在張洪杰的帶領下,記者走進小小針管的生產車間,看一條條約4毫米厚的鋼板,經(jīng)過焊管、減壁、減徑、退火、清洗等12道工序,在“卷”“拉”“切”的機械操作之下,變成管壁壁厚僅0.18毫米的針管。這一根根小小的針管,傾注著貝普醫(yī)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洪杰,潛心注射穿刺類產品研發(fā)和生產的三十載心血。
自20世紀90年代進入生命健康領域以來,張洪杰深刻認識到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,才能掌握市場的話語權,以高精尖的品質致力于人類健康事業(yè)。
一張張“草圖”,為設備改良指引方向
1985年,在外經(jīng)商的張洪杰回到溫州,機緣巧合下接觸到針管等注射穿刺類產品行業(yè)。
“生產針管,好比在繡花針里打洞,精品要源于細活?!睆埡榻苷f,當時,國內針管加工工藝是通過鐵棒打孔后再拉伸制作而成,生產環(huán)境惡劣,人均日產量不到20公斤,針管品質參差不齊,精度低,報廢率高?!靶『⒒蚴瞧つw較嬌嫩的人,使用基本注射器針管后,大部分都會留下一個個肉眼可見,直徑約2毫米的小紅點。這些小紅點產生背后最大的‘元兇’就是針管。小紅點因小而常被人們忽略,其實它就是一個傷口,極易成為疾病傳播感染的渠道?!?/p>
提升針管品質,保障人類醫(yī)療健康,張洪杰愈發(fā)覺得改良針管生產設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,如何改良成為他日思夜想的“牽掛”。
“吃飯想,睡覺也想,腦子里裝滿了尋找設備改良的方法。”張洪杰說,一次偶然機會,他聽說山東新華醫(yī)療有限公司就是針管生產企業(yè),該公司的生產設備工藝非常不錯。“當天聽到這個消息,吃了午飯,背起行囊就往山東跑。到了山東這家公司,說明來意后,他們沒有將我拒之門外,但要求只能看,不能做記錄,更不能拍照。于是,我一邊看一邊記,參觀一結束,立即趕回酒店,拿筆和紙把設備輪廓畫下來?;氐綔刂?,再根據(jù)這些‘草圖’改良設備?!?/p>
然而這一切,還遠無法滿足張洪杰對針管品質的追求。張洪杰說:“要讓每一根針管像鉆石一樣發(fā)光發(fā)亮,讓每個人注射時感受不到一絲疼痛,注射后不留痕跡,這才是一個針管該有的品質?!?/p>
1996年,張洪杰前往日本考察學習,前后參觀了10余家針管生產企業(yè)。日本針管生產技術先進,效率高,而且產品品質優(yōu)?!巴瑯右彩遣蛔層涗?,不讓拍照,我也只能憑著記憶畫,帶回一張張‘粗糙’的設備輪廓圖,然后不斷改進和實驗,成功研發(fā)出類似日本的國內第一代焊管機,設備成本低廉,焊接質量穩(wěn)定,人均日產量達兩三噸,徹底改變了國內針管加工工藝?!睆埡榻苷f。
一根根細銅絲,為丈量設備精度做參照
設備的創(chuàng)新改良,尋方不難,難的是一次次改進和實驗。僅一個鋼帶焊接設備,就有近10道工序。在企業(yè)車間,張洪杰指著一臺鋼管焊接機說:“經(jīng)過一代代改良,設備精度越來越高,精度誤差從以前的0.1毫米降至0.01毫米。這10倍誤差的縮小,是在一根根細銅絲的比對、丈量中實現(xiàn)的,也是針管品質的保障?!?/p>
張洪杰口中的細銅絲是他做設備改良時用的重要精度丈量工具。他說:“當時,我們用眼睛目測控制設備精度,需要一種足夠長度,又具有一定柔性的測量工具,電銅絲提供了較好的參照?!?/p>
多年來,張洪杰堅持守在產品研發(fā)一線,先后研發(fā)了安全自毀注射器、安全注射針、安全胰島素針等安全式系列產品;攻克了超細針管的淬火技術難題;設計出全自動檢針機,確保針頭合格率達100%;改進了針尖磨刃技術,讓注射近乎無痛。
憑借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對生命健康領域發(fā)展的一腔熱血,張洪杰的事業(yè)越做越大。如今,他于2000年創(chuàng)辦的貝普醫(yī)療科技有限公司,已從一個生產針頭的小公司,到全球針管行業(yè)前五強的大企業(yè),以科技引領未來、以創(chuàng)新驅動發(fā)展,不斷掌握世界領先技術,把小針頭做成了獨一份的大產業(yè)。
小針管,大世界。張洪杰說:“針管雖小,卻可以創(chuàng)造無限可能。要發(fā)展就要牢牢把住核心技術,在自主創(chuàng)新中將‘掐脖子’技術真真正正握在自己手上?!?/p>
本文來自【溫州新聞網(wǎng)】,僅代表作者觀點。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(fā)布傳播服務。
ID:jrtt